【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英文版】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

2018-04-27 影评 阅读: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一):

  《蒙娜丽莎的微笑》所告诉我的

  谈到教育的问题,有部电影不可不提,《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影片中的传奇老师,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凯瑟琳华森,以及她和学生们的情谊,让我很受触动。教育到底所为何物?教育到底就应是怎样的?这部电影告诉了我很多很多,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影片开头,一部老式打字机“啪嗒啪嗒”的发着声响。那是卫斯理学院的伊丽莎白华伦(克里斯汀邓斯特饰演)在写一篇文章。画外音是用伊丽莎白的声音读的她写的文章资料,“她(凯瑟琳华森)一生梦寐以求的就是在卫斯理任教。所以当艺术史系有教职空缺时,她一心申请教职,直到受到任用。谣传凯瑟琳华森,这位奥克兰州来的菜鸟教师,以头脑弥补她的出身寒微。这也是这位在加州长大的玩世不恭的教师,会来到全国最保守的校园的原因。但是凯瑟琳华森并非想来卫斯理融入其中,她之所以来卫斯理是因为她想改变。”此段开头就把凯瑟琳华森引入我们的视野中。

  1953年秋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名校,卫斯理女子学院,开学典礼正在举行。教师们整装肃立在礼堂里,礼堂大门紧闭。女学生们都在大门外等候。学生的代表,琼布兰,拿着一把木槌敲了四下大门。校长高声问道:“是谁在敲打学习之门?”琼大声回答:“我代表所有女性。”校长问:“你寻求什么?”琼答道:“透过努力学习唤醒我的心智,并奉献毕生于知识。”校长说:“那么我们欢迎你。所有想追随你的女性都得以进来。我宣布,本学期就此开始。”随着校长的话音,大门开启,学生们进入礼堂。

  电影开头便呈现给我学校的含义—刻苦求知、健全心智的圣殿。记得我看过的一篇文章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天给我们有限的物质,但给我们无限的精神”,是精神带领人们上升到环视全球的高度。教育就应让学生经过不断求知武装起最先进的思想和环顾世界的眼光。因为,先进的思想才能促成、推动先进的行动。美国立国的政治根基,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均是出自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此外,教育首要的目的,就应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为世界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心智不健全、品质低下之人,即便有知识也只是危害国家和世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那些人们令我们尊敬,正是因为他们是一群为世界的完美未来而工作的人。

  然而,建学校、办教育的目的不止于此。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教师如何教导学生的课题呈此刻我们面前。

  1953年的卫斯理,来了一个凯瑟琳华森。教授艺术史的她,期望改变卫斯理学院。但是她在第一堂课上,就被卫斯理学院聪明的女生们给了个下马威。这些女孩子们开学前就已经把艺术史的所有教材读得滚瓜烂熟。凯瑟琳每开始介绍教材上的一张作品时都被一个女生以直接说出这部作品的名字而打断。最后,一个女生还轻蔑地说:“州立大学水准差多了。”

  应对这个打击,同事安慰她:“她们的白手套下面藏着一双利爪。你要留意,太独立自主的个性会吓坏她们的。给你个忠告,别让那些孩子们明白她们整倒你了。”凯瑟琳笑着回答:“她们没有。”

  凯瑟琳决定剑走偏锋,重整旗鼓。她先是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档案资料,了解每个女孩子的状况。第二次课,她不按大纲和课本上课,给学生们看她们的美术课本上没有的作品。第一张幻灯片,一副画动物尸体的油画,学生们先是一愣,随即开始翻阅教材找这张图,整个教室一片翻书的声音。伊丽莎白华伦问:“那是什么?”看到大家在翻书的凯瑟琳说:“你们告诉我啊”,停顿一小会儿,她回答:“《尸体》,苏亭的作品,1925年画的。”苏珊说:“教材里没有。”凯瑟琳说:“是没有。这画好看吗?拜托,女士们,没有错的答案,也没有教科书告诉你该怎样想。这没那么容易,对吧?”伊丽莎白说:“好吧。它不好看。实际上,我甚至不愿称它为艺术,它太怪异了。”康妮反驳:“有规定艺术不能怪异吗?”吉赛尔说:“我觉得它很前卫,也很煽情。”伊丽莎白批驳:“对你而言,一切都很煽情。”吉赛尔漫不经心地重复:“一切都很煽情。”女生们哄笑。凯瑟琳拖长声音表示制止:“女孩们。”苏珊问:“难道没有标准吗?”伊丽莎白抢着回答:“当然有。否则俗气的天鹅绒画也能与伦勃朗的杰作相提并论。艺术是有标准的,技巧、构图、色调,甚至是主题。(转向凯瑟琳)所以如果你说腐肉是艺术,更别提还是好艺术,那我们还学什么

  ?”凯瑟琳接过话题:“就是这样。你点出了我们的新主题,贝蒂(伊丽莎白),谢谢你。艺术是什么?又何谓好坏?由谁决定?下一张。”第二张幻灯片,一副孩子画的奶牛图。凯瑟琳说:“25年前,有人认为这很棒。”康妮说:“看得出来。”伊丽莎白问:“这人是谁?”凯瑟琳说:“我母亲。这是我画的,用来祝贺她生日。(学生们都笑)下一张。”第三张幻灯片,一张女性的照片。凯瑟琳说:“这是我母亲。这是艺术吗?”苏珊答:“这只是张照片。”凯瑟琳说:“我如果说这是安瑟亚当斯拍的,那会不会有所不同呢?”伊丽莎白说:“务必有人说它是,它才是艺术。”凯瑟琳大声说:“它是艺术!”女生们都笑。伊丽莎白说:“得是恰当的人。”凯瑟琳问:“是谁?”吉赛尔答:贝蒂华伦,多么荣幸我们中间就有一位。”全场哄笑。伊丽莎白回嘴:“去你的。”凯瑟琳又说:“请回到苏亭那一张图。再看一次,别拘泥于图像本身,让我们打开心胸理解新的想法。(停顿)好,让我们回到第三章,有人读过了吗?”所有学生都举手。看到那里就明白,凯瑟琳完美的扳回一局。

  另一场景。琼布兰写有关布鲁格尔的评论文章时,抄袭了专家史特斯的评论。华森老师只给了这个一向所有成绩都得A的女生一个C。当布兰去找她时,她说:“如果我想明白史特斯的观点,我会买书。”随后,她把一本布鲁格尔的作品集交给布兰,让她仔细研读后重写作业,给了琼布兰一个改过的机会。

  凯瑟琳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部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当学生们窃窃私语时,凯瑟琳说:“帮我一个忙,也帮你们自己一个忙。别说话,用眼睛看。你们不用写任何作业,你们甚至不用喜欢它(杰克森波拉克的作品),你们该做的是思考。这就是这天的功课。看完之后,就能够走了。”

  这些情节让我我想到,教育应当给学生足够的多元化发展空间,教师自己应当有独特的风格及内涵,让学生们有自由独立思考的潜力。在评判一件事物之前,先去全面了解它。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自己的思想。抛弃僵化的标准,每一个学生都就应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找到支持自己想法的理由,从而不害怕自己和别人不同,为了一个独特的自己而骄傲。如同影片台词所说,“没有错的答案,也没有教科书告诉你该怎样想”。也如同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兼容并包”。在学生接触足够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材料并经过老师引导以及自己充分的比较和分析,树立独立鲜明的个人观点就不再那么困难。

  影片继续展开。50年代的美国,守旧势力仍旧强大而顽固。很多女性、即使是理解高等教育的女性最终归宿都是做家庭主妇。对女孩们来说,结婚戒指比毕业证书重要。头脑再聪明、再有见识和本领的女性最终也是龟缩到家庭中,放下自己的抱负和才华。离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甚至是大逆不道。给学生们发放避孕用品的校卫生院护士被赶出卫斯理。卫斯理一项自从1880年开始的比赛,传闻赢的人就能够先结婚,所以女生们乐此不疲。学校里有专门开设家政课程,教导女生如何成为合格的妻子。家政课的老师说:“几年以后,你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你们这门课,可能都能拿A。但最重要的分数是那个他(女生们未来的丈夫)给你的,不是我。”

  凯瑟琳认为,卫斯理那里有太多标签,正确的家庭、学校,正确的艺术,正确的思考模式。她认为,女学生们就应勇敢地追求梦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梵高作品的欣赏课上,凯瑟琳给大家看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她评价说:“他(梵高)画出感受,而非眼睛所见。人们不能理解。对他们而言,它幼稚又粗糙。(她翻到梵高的另一代表作《星空》)人们许多年之后才明白他的技法,看出他的画风笔触,让整个星夜活了起来。但是他毕生没有卖出任何画作。(翻到梵高的自画像)这是他的自画像。没有掩饰,没有美化,只有真诚。60年以后的这天,他怎样样了”吉赛尔回答:“出名了?”凯瑟琳说:“很出名,实际上大家都有他的画的复制品。明信片上有。”康妮接话:“日历上也有。”凯瑟琳说:“由于复制艺术的潜力提升,普通大众也能够拥有它。没有必要拥有一幅梵高的真迹。”苏珊答:“我家有。在纽波特的房子里。但是它不大,很小。”凯瑟琳说:“大家能够自己画一幅梵高的《向日葵》,(把一盒速成绘画工具放在大家面前,读盒子上的广告语)‘盒子里的梵高,超多流通的艺术新形式:按步骤来画’。”康之后念盒子上的广告语:“此刻大家都能够试梵高,很容易,只要依照简单的说明,不用多久,你也会是艺术家。”吉赛尔接过盒子看了看,说:“按步骤成为梵高?”凯瑟琳说:“很讽刺,不是吗?看我们是怎样对待一个拒绝媚俗,不迎合通俗喜好,拒绝妥协的人。我们

  把他放进一个盒子里,让人复制他。所以,选取在你们手上,小姐们,你们能够迎合其他人的期望,或者你能够—”度完蜜月回来的伊丽莎白出现,接下话头:“我明白,做我们自己。”凯瑟琳对伊丽莎白说:“你婚后落了6节课,1篇作业,还有期中考。”伊丽莎白说:“我在度蜜月,还要布置新家。(转向同学),她(凯瑟琳)还指望什么?”凯瑟琳说:“指望你来上课。”康妮打圆场:“已婚学生缺席一两堂课,大多数老师都不会追究。”凯瑟琳对伊丽莎白说:“那你为什么不一入学就结婚?这样你就能够几乎不来学校就能够毕业了。”伊丽莎白说:“不要因为你是个破坏分子就能够无视我们的传统。”凯瑟琳说:“不要因为你结婚了就不尊重这门课。”伊丽莎白说:“不要因为你没结婚就不尊重我。”凯瑟琳说:“按时上课,写作业,不然我就让你不及格。”伊丽莎白说:“如果你敢让我不及格,就要留意后果。”凯瑟琳说:“你在威胁我?”伊丽莎白说:“我在教育你。”凯瑟琳说:“那是我的工作。”

  当时除了顽固守旧的名门闺秀伊丽莎白华伦,学生们都理解并亲近凯瑟琳。她们还让凯瑟琳作为唯一的教师来宾参加自己的秘密社团“亚当肋骨协会”。

  当凯瑟琳得知琼布兰想申请耶鲁大学的法学院时,她在考试时把拿到的耶鲁大学入学申请表连同考卷一齐发给了琼。

  影片演到“校报事件”。伊丽莎白华伦在校报上发表攻击华森老师的文章。在文章中,她写道:“卫斯理的已婚同学很能平衡自己的职责。有人听过这样一句话,‘我能一手烤鸡,一手写论文提纲。’在我们的母亲加入女性解放团的时候,我们有职责,不,有义务来重新担当起我们在家庭里的主角,生儿育女并教养他们继续维护我们的传统。我们该停下来想,为什么艺术史的凯瑟琳华森老师会决定向神圣的婚姻宣战。她颠覆性的且具政治色彩的教学,鼓励我们卫斯理的女孩拒绝她们的天职”。所有学生都看了这篇文章。华森看到文章后,神色严肃的来到课堂上。学生们都一脸担心和凝重地看着凯瑟琳。凯瑟琳向学生们展示几幅广告图的幻灯片,放幻灯片时,她命令道:“安静。这天你们只要听就好。”第一张图上面的广告语是:“你能做一位称职的家庭主妇吗?用你的老婆清洁器。”凯瑟琳大声说:“未来学者研究我们时会看到什么今日女性的肖像?没错,小姐们,完全贴合卫斯理校友的形象。优等生完全照着她所受的训练去做。”换另一个广告图时,她说:“领罗氏奖学金的学生,不明白她在替丈夫熨衣服时会不会还在背诵乔叟的诗句?”第三幅广告,一个主妇正给丈夫及孩子端上做好的菜肴。华森说:“此刻你的物理知识让你能计算你做的

  肉面包的质量和体积!?”最后,她对着束腰广告大喊:“‘能让你自由地束腰’!这是什么意思?!”然后她转身应对学生,说:“我放下,你们赢了,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女性。我以前没有认识到,我要你们优秀卓越,竟然却是挑战,--校报上面怎样说来着?--‘你们的天职’。是吗?是我错了。”包括伊丽莎白在内,所有学生哑口无言。

  下课后,她对校长说:“她们(学生)当中一半已经结婚了,另一半,一两个月之内也要结婚,这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他们在那里做的事,他们在有人求婚前,磨耗时间。”校长说:“100年前,女人读完大学,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也许你该回头看看,我们进步了多少。”凯瑟琳说:“对不起,在我看来,这是另一种束缚。”她对同事说:“把新娘学校伪装成一般大学,他们骗了我。”同事问:“你还期望什么?”凯瑟琳回答:“更多的东西。我以为这是培养未来的领袖的地方,而不是培养那些领袖的妻子的地方。”

  伊丽莎白的丈夫一向冷落她,之后还出轨,她陷入痛苦之中,这时安慰她的正是以前一向跟她唱反调的“新潮派”吉赛尔。伊丽莎白因为丈夫的冷落去娘家寻求安慰和庇护的时候,她的母亲居然不让她留下,而是命令她回家等丈夫。母亲冷酷无情,宁要名声不要女儿的幸福,让伊丽莎白心寒。伊丽莎白以前就已经认清真相,只是不肯对自己承认,也由于自己多年所受的教养不允许她有别的做法。她从前认为传统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并且竭力维护,“校报事件”给她巨大的震动,那之后她逐渐发生了转变,凯瑟琳的特立独行和与学生们交流时显露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她,她渐渐认同并喜欢凯瑟琳。伊丽莎白决定要结束婚姻,遭到母亲的反对。伊丽莎白让母亲看书上的《蒙娜丽莎》这幅图,说:“妈妈看这个,她在笑,她快乐吗?”母亲说:“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发现(婚姻不幸福)。”伊丽莎白说:“她看起来很快乐,所以有什么关系呢?”母亲说:“家丑不可外扬。”伊丽莎白说:“我告诉你。实情往往和表象不同。”

  之后,华森老师得到所有学生的爱戴。选修她的课的人数创造艺术系的最高纪录。那里有一个场景,学生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自己对于《蒙娜丽莎》的看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凯瑟琳在一边充满喜悦和欣慰地听着大家的见解。耀眼的阳光穿透玻璃,照耀整间教室。那里影片用了一个很好的象征好处。灿烂的阳光代表了知识和独立人格的光芒,照耀着这群求知的新女性。

  学生们每个人模仿梵高的《向日葵》画了一幅具有自己风格的向日葵送给凯瑟琳作纪念。康妮说:“这是琼的主意。”琼说:“不然你要怎样记得我们?”望着学生们,凯瑟琳十分感动。

  毕业典礼上,伊丽莎白请求凯瑟琳帮自己联系凯瑟琳在格林威治的朋友。伊丽莎白的母亲闻言把她拉到一旁,问她在格林威治镇要做什么。伊丽莎白回答:“找一间公寓。我这天早上提出离婚了。既然你不欢迎我住在你房子里。你还记得吉赛尔李维吗?你是怎样说她的?‘纽约犹太佬’,没错。我们即将成为室友了。”这时吉赛尔走到这母女俩身边说:“嗨,(转向伊丽莎白)你准备好了吗?”伊丽莎白回答:“好了。”吉赛尔就拉着她离开她母亲,走到凯瑟琳面前。吉赛尔先跟凯瑟琳打招呼,然后问伊丽莎白说:“你还好吧?”伊丽莎白点头。吉赛尔就先走到别处。凯瑟琳问:“格林威治镇?”伊丽莎白说:“住一阵子。之后谁明白呢?也许上法学院,甚至是耶鲁。”凯瑟琳笑着说:“嗯,我可不想在任何法院应对你。”伊丽莎白说:“我能够明年来看你吗让你持续警觉。你会在那里吧?华森老师?”从影片一开始就针锋相对的师生两位在那里的关系已经完全改变,凯瑟琳已经不是单纯的老师,而是伊丽莎白的朋友和榜样。伊丽莎白决意摆脱不幸的婚姻,主宰自己的命运并且开拓未来。

  保守的校方对凯瑟琳开出一系列继续上课的条件,如讲课资料限于大纲、教学计划送交核准、不给学生课外咨询等。但凯瑟琳拒绝妥协。她选取了离开学校,前往欧洲。临行前,她给每一个学生写了一封信。在给伊丽莎白的信中她写道:“我来卫斯理,是因为我想做出点改变。但是为了别人而改变,对自己是不诚实的。”镜头转向伊丽莎白华伦,她在敲击打字机,写社评,呼应影片开头的打字场景。她写道:“我的老师,凯瑟琳华森,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轻易与人妥协,就算卫斯理也一样。我谨将这篇最后的社论献给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用全新的视野看世界。”镜头切换,华森老师坐车离开卫斯理学院,画外音继续是伊利莎白的声音在读她的这篇社论,“当你们看到此篇文章时,她已前往欧洲。她在那里会克服新的挑战,获取新的想法。她曾说,轻易放下的人是漫无目的的流浪者。但并非所有流浪者都是漫无目的地流浪。”与这段画外音并行的是,女学生们骑自行车紧跟在汽车后面向凯瑟琳挥手告别。最前排的是伊丽莎白和琼,琼在车子的左边车窗外紧跟着,笑着挥手,而伊丽莎白则在右边车窗外拼命紧跟着,眼睛里满是不舍的眼泪。凯瑟琳一边笑着,一边向学生们挥手。画外音继续响着,“尤其是那些突破传统寻求真理

  、不僵固受限、不受拘束的人。我不会忘记你的。”影片中,司机喝令学生们让开路,学生们停下来,落在车子后面,只有伊丽莎白依然哭着骑车紧跟凯瑟琳的车。凯瑟琳眼睛里溢出眼泪。虽然这一幕是结尾,但可谓全片的最高潮。深深的师生情谊,已经无需多言。我每看到这一幕都不禁随着片中人物落泪。

  凯瑟琳华森来到卫斯理,以她的特立独行,为守旧的校园带来了新风,为女生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视角。老师教导学生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或者也能够说是学生们理解教育的一个任务,就是学生们能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独立地思考和选取,并且坚定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梦想,突破传统和世俗的局限,克服自己的恐惧胆怯。按华森老师的说法,就是“你能够做你们自己”。这一点对于女性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女性追求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的障碍更多。

  老师务必让学生们懂得,学生们自己也务必认识到,不就应让自己遵循世俗为他们设计的轨迹而活,不就应让自己依附于他人,不就应牺牲全部的自我,而就应活出自己的人生。这一点没有男女的差别。坚持信念固然会遇到困难,可若不坚持,命运困局将永远不会被破解,糟糕的现状也不会有任何改变。要有迈出第一步、承受艰难和未知的决心和勇气,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二):

  从《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女性主义

  记得大四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对男同学说过的一句话:“你们有很多优势明白吗?首先,你们是男生。”

  一句简单的话,印证了男权社会的主导地位如今依然不可动摇。自19世纪末起,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就没有平息过。在电影中,虽女性运动的成果非凡,但许多现代女性主义者仍然认为尚有许多与男权社会打不完的丈,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

  故事发生在1953年,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逐渐兴起。然而,以美国威斯利女子学院为代表的教育机构依然执着地履行着男权社会赋予的使命:培养“德才兼备”的家庭主妇。但当凯瑟琳,一位满怀自由改革理想的女子来此校任教之后,其前卫的女权思想便与校方及男权教育下熏陶出来的学生产生了矛盾。无论谁都想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故事就在各种思想的互相抗争与影响中展开。

  凯瑟琳和吉赛尔这些反抗传统父权制的女子总是受到批评和排斥。对她们进行批评的人,不仅仅是父权制的统治者——男人,更是一些把父权制的规则、想法内化了的女人。

  贝蒂是威斯利学院传统的捍卫者,任何对学院传统的怀疑和动摇都将受到她尖苛的批判。较之凯瑟琳和贝蒂,琼则显得更加理性、成熟。她放下耶鲁大学的深造机会并不是没有思考过凯瑟琳的一番苦心,也非向好友贝蒂妥协,而是忠于自己内心的选取。

  在电影中,女性通常被视为性客体,唯其美貌和性吸引力才有价值。有时充当蛇蝎美人,以诱惑或阻碍男主人公,如《本能》;有时又成为性感佳丽,以协助英雄式男主人公完成其“伟大的使命”,最终往往成为战利品为男主人公所有,如《007》、《谍影重重》、《夺宝奇兵》等。后者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尽管如此,女性电影依然在增多。《末路狂花》探讨了两个好友的亲密友情,两人周末的偷闲却因遭受男性的侵犯而演变成横越美国的大冒险。

  末路狂花

  这部电影探讨了婚姻、工作、独立、女性情谊、大男人主义等主题。搞笑的是,电影的结构却受惠于两个传统男性的类型——哥们儿电影(buddyfilm)以及公路电影(roadpicture)。

  较之传统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追求在差异中寻求平等,努力建立与男性的和谐共存。穷在应对凯瑟琳极力反对自己放下耶鲁大学的深造机会时说:“我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这并不是愚蠢的行为。......对你来说,做家庭主妇和把自己沦为殖民地是一样的。主妇们没有内涵,没有才智,缺乏情趣。你说过我们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而这正是我想做的。”

  琼的一番回答使凯瑟琳认识到,唯有独立思考、理性选取自我人生才是女性幸福的归宿。真正的女性主义不应囿于形式,而应依照具体状况和自身的意愿而选取。

  如果《蒙》单纯地表现高举女性独立大旗的教师战胜腐朽的教育体制,感化了无知懵懂的学生,那么影片就流于俗套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便在于它不是任何一种女权主义的宣讲,而是借由影片的几个女主人公的成长之路,向观众传达一种态度:

  “女性真正的独立解放,不在于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更不在于特立独行的处世态度和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而在于是否拥有不受外界眼光驱使而独立选取人生的潜力。”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三):

  这部电影不比好莱坞大片,不紧张,不刺激,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眼花缭乱的特技,朋友很好奇这么“无聊”的电影我竟然看过不下6遍。但是,它有思考,有感动。我个人觉得每个女孩子都该看一次,涵养一下气质。

  电影的情节我就不赘述了,google一下就明白了。很多人看这部片子充满疑惑,我想是因为对历史大背景和卫斯里传统的陌生。

  这部电影反映的是50年代的美国,那时候二战刚结束,经济大萧条。因为二战中,男人都上前线了,所以政府就号召女人要自力更生,出来工作。但是二战结束,男人归国了,却发现以前的工作机会都被女人抢占了,于是,政府又号召女人要回归家庭,照顾老公和小孩,这才是她们生来的职责和使命。这就导致以前的liberal(自由解放)话语重新回归到conversative(保守)话语。这种话语的转变首先就渗透到学校教育体系中,Catherine期望改变这样一种教育,让女生学会为自己而生活学习。

  卫斯里女子学院,美国最有名的女子学院,贵族女校,校友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宋氏三姐妹,还有克林顿夫人。我有个朋友表示,如果她女儿申请到这所学校,她砸锅卖铁都要让她念。50年代美国的大学逐渐开放女生名额,让她们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卫斯里的女生都是来自富裕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她们期望女儿在那里被培养成为得体的淑女,找到理想的丈夫(常青藤名校之一的哈佛就在附近),组成体面的家庭。所以那里的女生要修艺术,文学和欧洲语言,还有家政课,但是她们学习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有所成就,她们最大的成就是成为高贵端庄的妻子,辅佐丈夫的事业。因此,卫斯里每年都有个滚铁环的传统,据说第一个滚到终点的就能第一个步入礼堂。她们大学四年就是赶快找到优秀的男人,把自己嫁出去。

  电影中的四个卫斯里女生对这种话语和学校教育有的维护,有的认同,有的怀疑,有的不屑。最终,她们因为各自的遭遇都改变了自己原先的想法,都学着从表面看本质,不要为外象迷惑,要独立思考和做人。

  电影里面最大的争议就是女人是否生来就是要履行妻子和母亲的主角,她们是否只能成为领导者的夫人而不是领导者,这个讨论在当时历史背景和卫斯里语境中,答案就是肯定的。

  这天女人有了更多选取,但是也挣脱不了性别的宿命。一旦结婚,就面临生育的压力,事业和家庭难以两全的顾虑。当全职太太不简单,蜡烛两头烧更辛苦。虽然没有人规定女人生来务必当妻子,当妈妈,此刻很多女人选取不婚不孕,但是没人否认生理上只有女人能够担负这项社会生产的职责。如果你放下了社会生产,就会制造很多社会问题,老龄化,少子化。

  这个社会对性别还是无法绝对公平的。女生从小要和男生一样,千军万马挤破头,受高等教育,研究所毕业,发现自己到了尴尬的年龄,要事业还是要生育?怎样都有遗憾。有了孩子,要付出全部的心力还要力图持续自我,担心对孩子的付出不够也担心对老公的照顾忽略,还担心自己的事业陷入瓶颈。社会的话语也是一样,一会儿要独立自主新女性,一会儿要新全职太太,但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停滞不前,无论扮演什么主角,都没有十足的安全感。大众舆论就更可怕了。不管怎样,我们得明白,任何时候都会有矛盾出现,船到桥头自然直。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四):

  《蒙娜丽莎的微笑》就应说也是一部十分精美和有思想的影片。

  该片实地拍摄于美国著名的威斯理女子学院(WellesleyCollege)。该校是目前全美排行第一的私立女校,被誉为“没有男子的长青藤”。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美国前第一夫人、现任参议员希拉里、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都毕业于此学院;中国的著名女作家、诗人冰心和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也是该校早期的毕业生。

  《蒙娜丽莎的微笑》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的观念依旧很保守,女子要以结婚为神圣的使命。在威斯理女子学院,对学生的教育并不是教她们如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是把这些女孩子训练成贤妻良母,以便嫁个好丈夫。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从正面描述女性追求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实现的优秀影片,它探讨了女性该如何定位的问题,其中包括结婚、离婚、婚外恋、女性与家庭的关系等等一系列与女性相关的话题,透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回答了“女性到底就应如何生活?如何有价值地生活?”这一困扰女性多年的问题。然而,影片并没有叫嚣着让女性从厨房走出来,而是透过主人公之口,温和地表达了女性完全能够家庭与事业并重的看法。

  由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凯瑟琳·沃森老师给女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十分失败,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大胆地开拓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第二节课上,凯瑟琳给学生们展示了教学大纲外的几幅艺术作品,并顺着争论不休的学生们的思路,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这门课所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什么是艺术?是什么决定了艺术的好坏?又由谁来决定?”影片在此实际上是借凯瑟琳之口引出了故事的真正主题——“什么是人生?是什么决定了生活的好坏?又由谁来决定?”正如“什么是艺术?”一样,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难回答,它往往使人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凯瑟琳不畏艰难,执著地影响着威斯理的这群女生们,引领她们找回自我,启迪她们大胆选取自己的道路,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尽管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女子学院,但从广义上来讲,这部“肯定女性”的电影实际上对两性都十分适用。“其实它讲的是个体的挣扎和奋斗,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中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在那里他们能够发挥最大的能量,成为最棒的人。”人们常常会追问自己,什么是自己需要的?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或是自己就应干什么?当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时,很多人会无所适从。其实很简单,坚持自己的内心,以宽容之心看待他人的选取,像凯瑟琳、贝蒂和琼那样,在遭受挫折后勇敢地延续自己的生活。

  《蒙娜丽莎的微笑》十分善于用情节来做暗示和比较。从影片开始处,凯瑟琳因为“不能使用电熨斗”而搬出学校宿舍,暗示她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学校护士的被迫离去,暗示不遵守学校规定、给学校带来新观念的人的下场;凯瑟琳一意孤行,不顾校方的警告,让学生们感受现代艺术,暗示了新思想与传统观念的矛盾和斗争。之后,影片在更大的一个范畴内将贝蒂和琼做了比较:贝蒂原先在母亲的教导下,是“结婚生子”路线最坚决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她甚至不惜在课堂上和校刊上与凯瑟琳老师针锋相对。而琼似乎有着更高远的追求,一方面,她期望过贝蒂一样的婚姻生活,另一方面,她又想到耶鲁法学院继续深造。这二人在影片结尾处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在经历了不幸的婚姻之后,贝蒂勇敢地选取了离婚,并开始迈向自己的新生活,她选取到纽约去求学,不再活在母亲的影响下;而被凯瑟琳寄予着厚望的琼却退回到了“结婚生子”的阵营中,“心甘情愿”地放下了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就读机会。然而,琼的这种“退回”并非是向传统观念的妥协,它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为它标志着威斯理的女生们已经开始独立思考和自主选取。

  另一处强烈的比较体此刻凯瑟琳和南希的身上。作为反叛者的凯瑟琳,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她对婚姻的弃绝。虽然威斯理学院的单身女教师并不少见,但是她们都像凯瑟琳的房东——在学院教《礼仪和演讲》的南希一样,是被清规戒律所异化了的修女式的人物,这些老处女用自己的贞洁和牺牲维持着既定的传统婚姻制度,她们的独身是对这种禁锢女人的制度的配合,而不是反抗。凯瑟琳与她们恰恰相反,她在影片中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并非每段感情都务必走上婚姻的殿堂,人生不是围着婚姻来计划的,结婚不就应成为女性惟一的出路”。她主动离开加州的男友,就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种不甘于女性固有地位的自觉意识,在当时忽视女性存在的群众无意识氛围中显得尤为难得。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五):

  《蒙娜丽莎的微笑》:完美的只是微笑

  关于蒙娜丽莎著名的微笑,人们似乎不止于欣赏,而是喜欢猜测背后的含义。人们说她美,而对我来说,她微笑的恬静与温暖或许才是重点,至于美,这看法不说大相径庭,也可能千差万别。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蒙娜丽莎一微笑,人类就思考。两者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原因,人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原因,其中甚至把模特儿与画家的关系考量在内。人们的理由无非是,这画里大概看出了作者的些许爱意。爱是创作的永恒推动力不假,但也大可不必这样大费周章、生搬硬套,你且好好看她的微笑就好了,何必猜测那么多呢。

  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对于女性的幸福进行了探讨。卫斯理学院有才能有个性的女学生们,在一位女老师的带领下,努力寻找自身幸福的真正含义。因为这些女学生自己在如何幸福——学业还是家庭之间苦苦挣扎,于是难免向对象物投注同样的思索,于是邓斯特演的走入无爱婚姻的女学生之后愤怒地对婆婆说,蒙娜丽莎的笑只是表面的,我不会以虚假的微笑维持这段婚姻,我要离婚。她决定让自己笑,不对别人笑。

  我愿意相信蒙娜丽莎那一刻的笑是发自内心的。请注意,蒙娜丽莎也不会永远微笑,她也有烦心事,但是画家用画笔留下了她永恒之动人微笑,这微笑给了看客以美以温暖以勇气。因为这微笑如此诚挚,发自肺腑,所以才感动我们,所以,请相信它不仅仅是表面的。

  好以己度人是人之通病。或许看起来足够宽厚的蒙娜丽莎不介意你这样解读她。她明白你的迷惘,也许。那位罗伯茨演的女老师就没那么宽厚,她以为她坠入了情海,有天发现当过兵的教师爱人没去过意大利,辉煌的战场经历都是假的,于是选取退出来,她的生活里不能忍受欺骗。那人说,你太完美了,所以我不敢说出真相。那人还说,没有人是完美的。那人还说,你以为你到那里是给别人方向,其实你也需要别人给你方向。强韧的女老师听不下去了,她抽身而去,如此决绝。是啊,选取一个人就是选取了一种生活。她要的是完美。但从来没有完美。最完美的就是她的学生经历曲折后都理解了她。按照她说的,去找自己真实的需要。于是有去法学院求学的,有去当家庭主妇的,即使她们一样有才华,她们人生的重点不一,但她们都学会了遵从自己的内心。

  其实我觉得那位男老师说的没错。我想起看木心的一篇文章,里面质疑白娘子为什么不早点告诉许仙自己是蛇精,然后说,白娘子太珍视他了,所以不能允许他们之间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罅隙。这位男老师像白娘子一样,反而最后失掉了他的许仙,而许仙和白娘子最后还是心心相惜的。不免觉得许仙的宽厚,和女教师的不厚道。

  我们都是在彼此给予方向。我们用一生成长。我们明白人生的不完美想尽力修正。就像那句话说的,慢长才能长好。只是那个微笑是完美的,而不是别的。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六):

  教育,似乎是電影中永遠經典的話題。《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部帶著古典浪漫氣質的校園愛情喜劇。發生的環境是上世紀50年代的衛斯理女子学院,校園裡的楓葉飄擾在爽朗的天空,落在校園的小路上,洋溢着古典的浪漫氣息。50年前的女子穿着打扮顯然和我們現在有很大不同。當時的衛斯理女子學院裡的學生都要求要束胸,隱藏女性美麗的曲線。上個世紀美國女子大學的生活,在傳統和現代之間,還是蠻吸引觀眾的。影片美麗的秋冬校園,划艇、推圈、游泳等趣味横生的比賽也挺有一番看頭。

  茱莉亞蘿勃茲的招牌燦爛笑容依舊,也更讓影迷期盼她最新的演出。她在片中飾演一位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熱情洋溢的新鮮人,畢業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被派往東岸一間作風保守的藝術學校任職,在老師與校方教學理念不同之下,惹出了許多的問題。但她是一個敢於挑戰傳統、敢於實現自我的女老師,終能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更因此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悟,不但讓當地的學生重新對藝術、人生、愛有了新的見解,也重新教育了自己。

  茱莉亞羅勃茲所飾演的老師激勵並且感動了她所任職的女校學生們,而電影中的女校則是位於美國東岸的衛斯理學院,是美國一個相當優秀,並且申請入學門檻相當高的學校。而台灣的第一女子學校,當然就是台北市立北一女中,兩者都是頂尖的女子學校,培養出來的校友大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士,由於正值北一女百年校慶相當喜氣洋洋的日子,電影公司特別走入北一女的校園,在電影還未上映之前,就先讓北一女的學生們欣賞到這部片子!

  年的美國,時代正處於轉變之中,婦女解放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雖然女性的地位漸漸受到重視,但在上層社會封建思想依然十分嚴重,在衛斯理這所著名的女子學校,學院對學生的教育並不是教他們如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知識,也不是重視心理教育,而是常以女學生的結婚對象作為評量其地位的標準。把學生的成功與否定義為以後的婚姻,她們學習的目的就是嫁個好丈夫。標榜着女性獨立自主優先的茱莉亞蘿勃茲成為保守校園裡的怪女人,不過在她的引領下,一票女學生卻受到她影響與啟發,大膽選擇更寬廣的人生道路。溫馨的劇情加堅強卡司,讓本片的奧斯卡呼聲很高。

  一場女子熱鬧的快樂懷舊,一部介於嚴肅正劇和情感喜劇之間的影片。演員們伶俐的表演,歡快且搞笑的情節,很好的表現了反對學院傳統勢力、勇敢尋求女性自由的思潮。茱莉亞領導的是一場革命,不僅是對學校制度,更是對女性的未來。在她身上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看著她堅定的眼神,就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不只一種規則。

  《蒙娜麗莎的微笑》像面鏡子,映照女性肯定自我的心路歷程。自信的女人,不管是不是蒙娜麗莎笑起來都美。片中用柔中帶剛的自覺喚醒女人拒作菟絲女蘿的認知;讓女人思考蒙娜麗莎的微笑,她的微笑發自內心嗎?為誰而笑?還是強顏歡笑?

  這是一部感人肺俯的女性勵志影片,以正面表現人性的明亮面,春風化雨又激勵人生。告訴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縱使遭遇困難,也不要輕言的放棄。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這麼一段時期,我們在自我的理想和現實中徘徊,不明白如何把握這抉擇,不明白應該偏向哪方,慶幸的是在這群衛斯理學院的學生中,有這麼一個老師,能幫助他們找到自我的價值。期望自己能夠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勇於向僵化的前途與生活提出挑戰,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英文版】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

http://m.donghuchuguo.com/guanhougan/22454/

推荐访问: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

影评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拉贝日记原文|拉贝日记影评 下一篇:【鬼妃】鬼妈妈影评